摘要:永州,雅称“潇湘”,湖南省辖地级市,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位于湖南南部,潇、湘二水汇合处,下辖2个区8个县,代管1个县级市 ,总面积2.24万平方千米 ,地势三面环山、地貌复杂多样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2020年11月1日零时,永州市常住人...
永州,雅称“潇湘”,湖南省辖地级市,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位于湖南南部,潇、湘二水汇合处,下辖2个区8个县,代管1个县级市 ,总面积2.24万平方千米 ,地势三面环山、地貌复杂多样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2020年11月1日零时,永州市常住人口为5289824人。
今天聊聊永州市的历史沿革。原文出自零陵地区志,有增删。因本人非湖南人,打印后校验过程难免出现疏漏,还望理解。
另:《零陵地区志》编辑时地级永州市尚未成立,故下文多数“零陵”“零陵地区”指代今永州市。
零陵因舜“南巡狩,崩于苍梧之野,葬于江南九疑,是为零陵”而得名,是我国夏以前出现的34处重要的古地名之一,历史极为悠久。其建置多次变更,辖地分合频繁,历经长期演变,才形成现今的区域。
远在石器时代晚期,已有人类栖息。今永州市黄田铺尚保存的人类遗址——石棚, 据考证为距今2万年的人类栖息场所(一说为原始宗教祭祀处)和道县玉蟾岩发掘出土的稻谷遗存距今1万年左右,均可资佐证。
约五千年前左右,人类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,相传炎帝为南方氏族部落联盟首领,今零陵境域当属炎帝势力范围。
三苗
原始社会末期,相传南方的缙云氏后代在今长沙一带建立三苗国,零陵属其江南地。
舜帝灭三苗受禅为部落联盟首领,将其弟象封于有庳(今双牌江村一带〉,表明此时零陵已属舜的势力范围。
禹继舜为部落联盟首领,其子启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——夏,零陵属夏代荆州之域,殷商、西周因之。
春秋战国时期,南方楚国成七雄之一,零陵属楚国南境。
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0),秦王朝实行郡县制,将全国划分为36郡,零陵属长沙郡。
西汉初年,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,鄱阳令吴芮封为长沙王,原长沙郡地成为长沙国,零陵属之。
西汉武帝元鼎六年(前111〉,析长沙郡置零陵郡,郡治零陵(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西南)。元封五年(前106〉,郡上设州,零陵郡属荆州。居摄元年(3)),王莽改零陵郡为九嶷郡,仍隶属荆州。
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(25),复改九嶷郡为零陵郡,迁郡治于泉陵〈治所位于今永州市北1 公里〉,仍属荆州。
汉献帝建安三年〈198〉,荆州牧刘表攻占零陵,零陵境域属刘表势力范 围。建 安 十 三 年 ,赤壁之战后刘备代刘表领荆州牧,以诸葛亮督长沙、零陵、桂阳三郡 军事及赋税,零陵属刘备的势力范围。
建安二十年(215),刘备与孙权言和,双方以湘水为东西界,长沙、江夏、桂阳以东属吴,零陵、武陵以西属蜀汉。
蜀昭烈帝章武三年刘备病故,零陵郡地入东吴。吴末帝甘露元年(265)分零陵南部置始安郡(今广西桂林市)。
吴末帝宝鼎元年〈266〉,析零陵郡置营阳郡,郡治营浦 (今道县);划出零陵郡北部置邵陵郡(今邵阳市);零陵、营阳二郡属吴荆州之地。
西晋
武帝太康元年(280)吞并东吴,分全国为19州,废营阳郡人零陵郡,属西晋之荆州。
晋 怀 帝 永 嘉 元 年 ,析荆州、广州所辖9郡置湘州,零陵郡属之。
东晋
穆帝永和年间〈345 ~356〕,析零陵郡复置营阳郡,仍治营浦,属湘州。安帝义熙十 二年〈417〉,废湘州,零陵、营阳二郡属荆州。
南北朝时期
梁武帝天监十四年(515),改营阳郡为永阳郡。
陈改永阳郡为营州永阳郡。零陵、永阳二郡属湘州。
隋文帝开皇九年(589),废零陵、永阳二郡,因零陵郡治西南有“永山、永水”之名者,故 置永州总管府,永州之名始称于世。
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,改州为郡,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。
唐高祖武德四年〈621〉,废零陵郡置永州、营州。武德五年,改营州为南营州。
唐太宗贞观八年(634),改营州为道州。贞 观 十 年 分 全 国 为 10道,永州、道州属江南道。
贞观十七年.(643),撤道州并入永州。
唐高宗上元二年(675),复析永州置道州。
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(733),分全国为15道,永州、道州属江南西道。
天宝元年〈742〕,改永州为零陵郡,道州为江华郡,全称永州零陵郡、道州江华郡。
唐肃宗乾元元年(758〉复称永州、道州。
后梁太祖开平元年〈907〉,武安节度使马殷为楚王。后唐明宗天成二年 〈927〉,马殷建立楚国,永、道二州属马氏楚国势力范围。
后周太祖 广顺元年南唐出兵灭楚,永州、道州地人南唐。周世宗时授周行逢为武平军节度使兼侍中,“尽领湖南之 地”,永州、道州属周领地。
宋太祖建隆元年(960),分全国为13道,永、道二州属江南西道。太 宗 淳 化 五 年 ,废道,改江南西道为荆湖路,永、道二州属之。
至道三年(997),分荆湖路为荆湖南、北两路, 永、道二州属荆湖南路。
元世祖至元八年(1271),分全国为10行省,永、道二州属湖广行省。至元十三年( 1276 ),置永州、道州安抚司。
次年,永、道二州安抚司改称永州路、道州路总管府,隶属湖广行省湖南道宣慰司。
明太祖洪武元年(1368),改永州路、道州路为永州府、道州府,属湖广行省。
洪武九年 (1376) ,道州由府降为州,属永州府。改湖广行省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,永州府属之。基本形成今永州市区划。
清顺治元年(1644),分全国为15省,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广左、右承宣布政使司, 永州府属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。
康熙三年(1664),改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南省,省下设道,永州府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。
民国3年(1914),湖南省改衡永郴桂道为衡阳道,零陵境域属之。
民国11年(1922),湖南省撤销道,仅存省、县两级。
民国25年 ,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《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暂行条例》,次年12月,正式划分行政督察区,零陵、祁阳、新田、宁远、江华、道县、东安、永明等8县属湖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。
民国29年(1940)4月,湖南省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,原第九区所属各县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。
1949年10~11月,永州地区各县先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或实现和平政权更迭,设永州专区,翌年称零陵专区。
1952年,零陵、衡阳、郴县三专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区,并在祁阳县东部析置祁东县。
1954年,湘南行政区撤销,原零陵专区所属各县,除新田县划归郴县专区外,其余县全部划归衡阳专区。
1955年11月,江华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,改称江华瑶族自治县。
1956年3月,永明县更名江永县。
1959年3月,新田县并入桂阳县。
1961年7月,恢复新田县。
1960年6月,零陵县冷水滩镇升格为县级冷水滩市。
1962年10月,撤销冷水滩市,改为冷水滩区,仍属零陵县管辖。
1962年12月,恢复零陵专区,专署仍设零陵县芝城镇。原属衡阳专区的零陵县、江永县、道县、宁远县、东安县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和郴州专区所属蓝山县、新田县2个县划入零陵专区。原零陵专区的祁阳县、祁东县2个县划归衡阳专区。
1983年,祁阳县重新隶属零陵地区专员公署。
1995年11月,撤销零陵地区和县级永州市、冷水滩市,设立地级永州市,永州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芝山区(即现零陵区)。此时,地级永州市辖祁阳县、新田县、道县、蓝山县、东安县、双牌县、宁远县、江永县、江华瑶族自治县和芝山区、冷水滩区。
地级永州市政府原设零陵区潇水中路106号,1997年7月迁治冷水滩区逸云路1号。
2021年,撤销祁阳县,设立县级祁阳市,由湖南省直辖,永州市代管。